【第一個黨支部】
中共梧州支部建於1925年10月。支部書記為龍啟炎。支部隸屬中共廣東區委領導,成立之初有龍啟炎、李血淚、周濟、鍾山、李省群、李天和6名黨員,下設幹事會,以龍啟炎、周濟、李血淚等3人為幹事會成員,總部設在馬王街(今東中路)義路碼頭梧州民國日報社內。同年冬天,支部設立梧州民國日報社、國民黨梧州市黨部、梧州工人等3個黨小組,黨員增至20多名。中共梧州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廣西建立的第一個地方組織,是近代廣西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中共廣東區委直接指導下的廣西工農運動發展的必然產物。中共梧州支部建立後,團結和領導廣西各族人民投入到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鬥爭中去。1925年12月,在梧州支部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共梧州地方執行委員會。
【第一個地委】
中共梧州地方執行委員會建於1925年12月。隸屬中共廣東區委領導,成員包括:地委書記兼宣傳部長譚壽林,地委委員兼組織部長、團梧州特別支部書記龍啟炎,地委委員兼工運負責人周濟,另外還有2名候補委員。最初僅轄梧州本地的3個支部,後發展為18個支部。地委機關秘密設在梧州興仁巷4號毛簡青住處的小樓。1926年12月,梧州地委遭到國民黨右派的破壞,地委書記譚壽林被捕。中共廣東區委派廖夢樵、鄧拔奇趕赴梧州,於1927年1月恢複了梧州地委。中共梧州地方執行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在廣西建立的第一個地區性組織,是黨在廣西的早期領導機關,對推動大革命運動在廣西的蓬勃發展起了重大作用。1927年5月,根據中共廣東區委的決定,在中共梧州地委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共廣西地委。
【第一個工人支部】
中共梧州工人支部建於1925年12月。該支部前身是中共梧州支部下屬的中共梧州工人黨小組,在梧州地委建立前改為黨支部。後隸屬中共梧州地委領導,支部書記為周濟。
【第一個農村支部】
中共多賢支部建於1926年3月。1926年1月,中共黨員林培斌、黃一平、謝鐵民等人深入蒼梧多賢鄉(今夏郢鎮)開展農運和建黨工作,陸續在芳桂、水口、六甲、高才等地成立農民協會,有計劃、有組織地發動農民運動。林培斌等人十分注意在當地群眾和農運積極分子中發展黨員,先後吸收了蘇誌才、劉鐵雄、區一儂、謝家任、蘇宏隸、蘇廣誌和區彥真等7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於同年3月在鎮安竹衝塘山寮正式成立了中共多賢支部。支部初建時共有8名黨員,林培斌任支部書記,隸屬中共梧州地委領導。中共多賢支部是中共廣西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它為當地的農民運動建立起一個有效的領導核心,有效加強了黨組織在夏郢農村的影響力和領導力,對廣西農村地區黨組織的創建和發展起到了模範和推動的作用,對桂東南農民運動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第一個婦女支部】
中共梧州婦女支部建於1926年9月。隸屬中共梧州地委領導,支部書記為李省群。1925年10月,廣西婦女聯合會在梧州成立。廣西婦聯內設執行委員會,執委下設7個部,共有會員118人。1926年3月,廣西婦女聯合會與梧州女權運動同盟會合並,擬定章程21條。合並初期仍稱廣西婦女聯合會。同年五六月間,改名為廣西各界婦女聯合會。同年秋,改為梧州婦女聯合會,隸屬設在南寧的廣西省各界婦女聯合會籌備委員會領導。同年9月,在梧州婦聯內部建立了中共梧州婦女支部,隸屬中共梧州地委領導,支部書記為李省群。1926年底,李省群離開梧州,支部書記由關育梧接任。
【第一個全省性的黨組織】
1927年5月,根據中共廣東區委決定,在中共梧州地委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中共廣西地委,管轄廣西全省黨組織。廣西地委先後隸屬中共廣東區委(特委)、中共中央南方局、廣東省委領導,地委書記為廖夢樵,地委機關設在梧州。1928年1月,根據中央決定,中共廣西地委改組為中共廣西特別委員會(簡稱廣西特委),隸屬中共廣東省委領導。1928年9月,根據中央指示,中共廣西特委改為中共廣西臨時省委(簡稱廣西臨委),直屬中共中央領導。
【第一個市委】
中共梧州市委建於1928年4月。1928年春,在四一七反革命政變中遭到破壞的梧州黨組織逐漸得到恢複。根據中共廣西特委的指示,中共梧州市委於同年4月正式成立,市委書記為郭金水。市委隸屬廣西特委領導,轄3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5名,市委委員由廣西特委指派。同年7月,梧州市委和蒼梧臨時縣委合並。合並後,市委共有委員9人,常委5人。市委內設書記、常委、委員以及兵運委員會。市內轄火柴、革履、特別三個支部,有黨員20人;農村轄多賢區委和北口、獨嶺2個支部,有黨員20人。同年9月,廣西特委改為中共廣西臨時省委,梧州市委隸屬臨時省委領導。10月中旬,設在梧州的廣西臨委和梧州市委機關被敵人破壞,市委書記郭金水被捕犧牲。陳啟東接任梧州市委書記。11月底,廣西臨委和梧州市委機關再次遭到敵人破壞,陳啟東被捕犧牲。至此,梧州市委無法繼續活動。
【第一個大學支部和大學區委】
中共廣西大學支部建於1936年11月。支部設在梧州,隸屬中共蒼梧縣委領導,支部書記是靳為霖。初建時支部成員包括廣西大學本科和附中的黨員。到了1937年6月,大學和附中各自成立了獨立的黨支部。中共廣西大學支部轉屬中共蒼梧縣委下的廣西大學區委領導。
中共廣西大學區委員會建於1937年4月。是根據中共廣西省工委負責人黃彰和中共蒼梧縣委書記羅青鬆的決定而成立。支部設在梧州,書記為黃傳林。支部初建時不設委員。到了同年6、7月間,經廣西大學區委開會決定,成立了由靳為霖、陳眉、周婉瓊3人組成的區委會,靳為霖任區委書記。區委下轄廣西大學支部、廣西大學附中支部和廣西大學區委婦女支部。廣西大學區委一直延續到1938年8月。
【第一個女中共黨員】
李省群,又名李朝暉,女,1903年8月生於梧州。她是中共梧州支部初建時的6名黨員之一,也是廣西最早的女中共黨員。李省群於1925年加入共青團。同年10月,她被選舉為廣西婦女聯合會執行委員兼總務部主任。同月,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1926年秋,李省群任中共梧州婦女支部書記。同年12月,李省群以廣西婦聯、梧州婦聯代表的身份隨梧州工農學代表團前往廣州,開展營救中共梧州地委書記譚壽林的活動。譚壽林獲釋後,李省群與其假扮夫妻,在廣州建立廣西中共地方組織駐穗聯絡站。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李省群轉移到香港。1928年8月後,李省群與黨組織失去聯係。其後曾居住在香港和廣州等地。1951年,李省群從香港回到內地,先後在廣州、湛江、南寧等地工作。1956年在南寧航運分公司退休。1981年5月因病去世。
【第一個地方團組織】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梧州分團建於1922年。1922年初,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多次派人來梧州活動,宣傳馬克思主義,於3月初成立了梧州分團。同年5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大會在廣州召開,梧州地方分團成為全國17處地方團之一。該團以“馬克思主義為中心思想”,“以改造社會為最大目的”,在梧州活動了一段時間,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梧州的傳播,為梧州地方團組織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第一個青年團支部】
共青團梧州支部建於1925年9月。1925年初,中共廣東區委和團廣東地委先後派遣龍啟炎、周濟等人到梧州開展建團和建黨活動。龍啟炎等人先建立共青團的外圍組織新學生社梧州分社。在梧州分社的社員中物色符合條件的社員為共青團員。在此基礎上,同年9月,共青團梧州支部正式成立,支部書記為龍啟炎。團梧州支部隸屬團廣東地委領導,初建時僅有團員4人,設在梧州馬王街(今東中路)義路碼頭梧州民國日報社內。10月後,團梧州支部改屬團廣東區委領導。同月下旬後,團支部幹事會成立,其成員為龍啟炎、周濟、鍾山等3人。其中,龍啟炎為書記、周濟為組織幹事、鍾山為宣傳幹事。隨著團組織的發展,團員人數逐漸增多。至1925年12月,團支部已有團員28人。後在其基礎上成立了共青團梧州特別支部。
【第一個青年團特支】
共青團梧州特別支部建於1925年12月。共青團梧州支部成立後,團組織不斷發展壯大。至1925年12月,團員已發展到二十多人。按照團章程,“如不滿三個支部三十團員處,得設立特別支部”的規定,共青團梧州特別支部正式成立,特支書記為龍啟炎,隸屬團廣東區委領導。團梧州特支轄團梧州支部和團省立二中支部,初有團員28人。發展至1926年3月,已有團員41人,並在蒼梧縣立女師(設在梧州)建立了團支部。同年4月1日,根據中共廣東區委和團廣東區委的決定,撤銷團梧州特支,成立共青團梧州地方執行委員會。
【第一個共青團地委】
共青團梧州地方執行委員會建於1926年4月1日,隸屬團廣東區委領導,地委書記為龍啟炎。團梧州地委是在團梧州特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926年3月,梧州已有團梧州支部、團省立二中支部、蒼梧縣立女子師範學校支部等3個共青團支部,團員總數達34人,具備了組建團地方委員會的條件。團廣東區委派人到梧州召開團員代表會議,於4月1日正式建立團梧州地委,下轄3個團支部,共有團員40多人。同年8月1日,團地委改組。改組後的團地委下轄梧州本地的5個支部和外地(桂林、南寧)的2個支部,設有書記、宣傳部、組織部、經委、學委、婦委、反文化侵略委等機構,共有委員、候補委員11人。團梧州地委主要管轄桂中、桂東南各地的團組織。
【第一個全市性的工會】
梧州工會聯合會成立於1925年9月底10月初。初建時轄輪船、民船、鹽務、五行、旅業、理發、首飾、革履等行業工會,會員達數千人,由中共梧州支部所屬黨員鍾山任委員長。1926年春,廣西聯合總工會並入梧州工會聯合會。工聯會下屬行業工會達20個,有工會會員9650人。同年6月,梧州工人代表大會召開,決定改梧州工會聯合會為梧州工會代表聯合會。
【第一個婦女組織】
廣西婦女聯合會建於1925年10月3日,初有會員118人。內設顧問4人,執行委員11人,不設委員長。下設總務部、宣傳部、調查部、交際部、出版部、理財部、庶務部。婦聯會在中共梧州支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第一屆執行委員為李省群、黃若珊、關育梧、李靄雲、馮秀娥、秦韻芬、陳式琚、黃普凝、李維鈞、鍾潔芸、黃鬆筠等11人。第一次執委會議主席為李省群。1926年3月,廣西婦聯與梧州女權運動同盟合並,仍稱廣西婦女聯合會。5、6月間,改名廣西各界婦女聯合會。同年秋,改為梧州婦女聯合會,隸屬廣西省婦聯籌委領導。該婦聯創辦月刊《婦女之光》,創辦婦女工讀學校,培養婦女幹部。
【第一個由黨領導的全市性學生聯合會】
梧州學生聯合會前身是建於1919年的梧州學生聯合救國會。1925年10月,中共黨員粟豐來到梧州,任中共梧州支部宣傳幹事。在中共梧州支部、團梧州支部的領導下,粟豐主持了梧州學聯的改組工作,把學聯的理事、評議分權製改為統一的執行委員會製。同年11月,梧州學聯召開了學生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梧州學聯執行委員會。當選的9名執委中,有7人是共青團員。梧州學生聯合會接受中共梧州地方組織的領導。
【第一個由黨領導的鄉農會】
芳桂鄉農會建於1926年1月。1926年初,中共黨員林培斌、黃一平、謝鐵民等人深入蒼梧多賢鄉開展農民運動。同年1月底,林培斌召集20多戶佃農開會,籌劃在建立農會事宜。後經選舉成立了芳桂鄉農民協會。其中,蘇誌才、蘇美才、陳玉階3人當選為農會執委,蘇誌才任委員長。此後,水口、六甲、高才、車升、六坊、四北、馬力、四社、西岸等村的鄉農會也相繼成立。最終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多賢區農民協會,有力推動了當地農民運動的發展。
【第一個實現國共合作的城市】
1925年12月,梧州實現國共合作。1925年4月,中國國民黨梧州市黨部正式成立。同年7、8月間,市黨部因內亂癱瘓。10月,中共黨員粟豐、甘立申和國民黨左派李貽蓀受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委派,來梧成立國民黨梧州市黨部改組委員會,粟豐任委員會主任。粟豐將黨組織關係轉到中共梧州支部,並擔任中共梧州支部幹事會宣傳幹事一職。在中共梧州支部的幫助下,同年12月,國民黨梧州市黨部進行改選。最後當選的國民黨梧州市黨部7名執委中有5名為中共黨員,分別是市黨部常務執行委員兼宣傳部長粟豐、常務執行委員兼青年部長甘立申、執行委員兼工人部長周濟、執行委員兼組織部長李血淚、執行委員兼婦女部長李省群。市黨部成為中共組織和國民黨左派掌握的、領導梧州革命運動的公開機構。工農青婦運動蓬勃發展,推動國共合作在廣西各地的發展,為第一次國共合作在廣西的實現作出貢獻。(本文選自《梧州第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