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臨桂區鎮村史誌編修工作彙報
自古以來,編史修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地方誌作為“一方之全史”,除係統地記述一個地區的發展史外,還承載著傳承地方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重任;在新時代,更承擔著為黨立言、為民立傳、為時代樹碑的曆史使命。2020年以來,我區在實現“兩全”目標的基礎上,推進鄉鎮村誌、部門誌編纂,籌劃建設村史館,進一步推動地方誌工作向基層延伸,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提升文化軟實力。下麵就鄉村史誌編修工作向各位領導、嘉賓彙報。
一、我區鄉鎮村誌、部門誌編纂和村史館建設情況
臨桂自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建縣以來,已有2100多年曆史。全區現有11個鄉鎮,176個村(居)委會,人口55.5萬人。明、清兩朝,臨桂(義寧)曾9次重修縣誌,但誌書完整保存至今的並不多見。改革開放後,臨桂縣於1996年完成新修縣誌,並在2015年率先完成二輪修誌任務。2020年,自治區將我區作為鄉村史誌文化建設試點以來,我區全麵啟動鄉鎮誌、部門誌編纂工作;區委、政府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在塑造美麗鄉村之“形”、充盈鄉村產業之“實”的基礎上,築牢鄉村文明之“魂”。一是推進《五通鎮誌》《泗林村誌》《臨桂住房和城鄉建設誌》等多部鄉鎮村誌和部門誌的編修工作。截至2021年9月,《五通鎮誌》《四塘鎮誌》《兩江鎮誌》以及《臨桂審計誌》均已完成初稿並印刷樣書,《泗林村誌》《趙家村誌》均已完成初稿,《臨桂住房和城鄉建設誌》已收集資料並將著手撰寫初稿。二是推進鎮村史館建設工作。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中庸鎮泗林村史館、穴田村村史館,四塘鎮史誌館、下舍裏村史館,五通鎮新寨村村史館等多個鎮村史館。
二、推進鄉鎮村誌工作的主要措施
1.領導重視,大力推動。根據自治區地方誌辦公室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及時製定印發《臨桂區〈五通鎮誌〉〈四塘鎮誌〉〈兩江鎮誌〉編纂工作實施方案》,召開由各相關鄉鎮分管副鄉(鎮)長,編修地鄉(鎮)長參加的鎮誌編纂工作會議。要求鄉鎮誌編修工作納入各鄉鎮的目標任務,並做到認識到位、領導到位、人員到位、經費到位、工作到位。各鄉鎮明確分管領導,建立專門組織,成立編纂機構,部署開展鄉鎮誌工作,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麵。區誌辦在抓好統籌協調的基礎上,加強督導落實,切實加大鄉(鎮)村誌的編寫力度。
2.加強指導,組織培訓。鄉鎮作為基層行政機構,沒有專業修誌隊伍和專門檔案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又身兼數職。對於修誌這項嶄新工作,一些鄉鎮難免有畏難情緒,一些鄉鎮雖然重視,但缺少專業修誌人員。麵對這樣的實際情況,區誌辦勇於擔當,克難攻堅,采取措施,組織培訓。一是選出有修誌經驗又有一定理論水平的老同誌到各鄉鎮巡回講座,側重於實例實戰講解,重在提高編寫人員的實際操作技能。去年以來,全區組織業務培訓3場,152人次參加培訓。二是組織有豐富修誌經驗的老同誌和業務骨幹多次深入五通、兩江、四塘等鎮做好業務指導,解決業務難題。在資料收集、篇目設計、誌稿撰寫修改等方麵,經常與編纂人員溝通,及時掌握進度,有力保障鎮誌工作推進。
3.典型引路,全麵推動。在編寫鄉鎮村誌過程中,按照“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突出重點、全麵推進”的工作思路,認真抓好示範點建設,充分發揮典型的示範帶動和輻射作用,有效提升鎮誌編修工作水平。在鄉鎮政府層麵以五通鎮為典型,村級層麵以中庸鎮泗林村為典型。五通鎮鎮領導重視鎮誌編修工作,安排科學,強力推進,成效顯著。更重要的是,該鎮有熱心史誌工作且豐富修誌經驗的退休幹部、退休教師,他們平時注意收集、積累當地史誌資料,因此鎮誌編寫啟動較快。中庸鎮泗林村主動與區誌辦聯係,與區誌辦溝通村誌編修情況,下足功夫搜集資料,組織村文化人才(包括在外工作、務工)全麵搜集資料,文字資料、口傳曆史、家族家譜、遺物等一一歸納、拍照整理。為確保質量,聘請有史誌、家譜編纂經驗的專家為主編。全村發動,人人動員,村誌編修工作一時成為全村熱點工作。經費保障充足,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4.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編寫鄉鎮誌一定要寫出高質量的誌書。一部高質量的誌書,不但要體例完備,資料充實,更重要的是要各有特色,不能千篇一律。編修鄉鎮村誌初始,區誌辦就注重學習先進經驗,從不同渠道收集了10多部浙江、山東等地鄉鎮村誌作為參考,並結合臨桂實際,製定了參考篇目。提出了鄉鎮村誌質量標準,要求做到觀點正確,內容詳實,突出特色,詳略得當,語言簡潔,圖文並茂。同時注意把握好鄉鎮村誌與縣誌的區別,不搞千誌一麵,不求麵麵俱到。根據本地特點,靈活運用編纂方法,靈活設計篇目框架並注意突出特色,以便於群眾閱讀和使用。正在編寫的三部鎮誌在編寫體例上各具特色。根據收集資料等情況,《五通鎮誌》運用章節體,按照常規誌書“橫向倒邊、縱向到底”的要求編纂,《兩江鎮誌》《四塘鎮誌》則按照中國名鎮誌文化工程的體例要求,運用綱目體,突出“名”和“特”。不論什麼體例都力求突出特色。如何很好反映、凸顯地方特色,就是在充分挖掘、整理本地的自然特色、優勢產業、人文特色等基礎上,通過升格的辦法,目升節,節升章、章升編,通過這樣的方法,濃墨重彩的將這些內容展現出來。如兩江鎮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故裏,是桂林航空港的所在地,設計《兩江鎮誌》綱目時,將“李宗仁”“空港小鎮”各獨立成一類目,充分體現兩江鎮名人薈萃和作為廣西重要航空港的地方特色;五通鎮則注重突出舉重冠軍之鄉(其中有2人獲奧運冠軍)、農民畫之鄉的特點。在保證符合誌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村誌編修要求突出特色,突出亮點,寫出農業特色村、旅遊特色村、文化特色村的鮮明特點。特別強調將族譜等內容寫進村誌,為村誌增添新的內容,既能詳實記錄村莊曆史,又接地氣,具有可讀性。
三、工作中的幾點體會
1.領導重視,政府推動。領導的高度重視能給修誌工作提供動力、注入生機、提供保障,任何困難都會迎刃而解。誌書編修體現的是“官”修,是政府行為。因而,領導掛帥顯得尤其重要。自治區地方誌辦公室高度重視我區鄉鎮村誌編修工作,下撥專款予以支持,梁金榮主任多次到臨桂調研,了解、推動鄉鎮村誌工作,體現了自治區地方誌辦對我區鄉村史誌工作的重視。市地方誌辦公室領導、專家予以具體指導幫助。臨桂區成立鄉鎮誌編修工作領導小組,區政府主管史誌工作的副區長任組長,區政府辦副主任、區誌辦主任任副組長,各鄉鎮主管宣傳的領導為成員,力求做到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各鄉鎮相應成立編纂機構,對修誌工作常抓不懈,穩步推進。區、鎮兩級政府將修誌納入政府重點工作,進行統籌安排和部署:印發修誌工作實施方案,使之有章可循;召開動員大會,將任務層層分解,層層落實,形成上下聯動的工作機製;給足修誌經費,將修誌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經費到位;適時召開必要的辦公會和督查會,表彰先進、敦促後進,做到督辦到位。
2.部門聯動,眾手成誌。誌書編纂是係統工程,資料浩如煙海,所涉學科眾多,僅憑幾名編輯殫精竭慮是難以完成的,眾手成誌是唯一的途徑。因而需要相關單位和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協作,同時還需社會各界同仁的鼎力相助。要充分調動鄉(鎮)村供稿的積極性,要走出去與有關單位進行溝通,得到支持與協作,發揮檔案館、政協文史委、統計部門的作用,更廣泛、更精確的掌握珍貴史料。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征集圖片和文字資料,注重發揮老幹部、老教師和鄉賢文人的作用,組成史料挖掘隊伍,經常召開座談會,相互啟發,激發記憶,深度挖掘記憶中親曆、親見、親聞的史料。如臨桂區政協文史委編纂的《臨桂文史》至今已有30多輯,為鄉鎮誌的編寫保存了較為詳實、可用的曆史資料。
3.修誌主體是關鍵。鄉鎮村是修誌主體,是內因、是根本。如果內因不動,外部動力再大也難以推動工作。一個鄉鎮、一個村,推動工作關鍵在一把手,即各鄉鎮黨委書記、各村黨支部書記。要利用多種方法鼓動一把手,調動一把手,推動一把手,讓一把手真正認識到修誌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讓鄉鎮村誌的修編真正納入一把手的工作範圍,隻有一把手重視了,才能保證修誌工作有序推進,鄉鎮村誌的編修工作才能真正見到實效。
4.高素質編輯人員是保證。質量是誌書的生命,編輯人員的素質決定著誌書的質量。要想編出一本較好的誌書,沒有一支高素質的寫作班子是不行的。鄉鎮誌編修中,編輯應具有四個方麵的基本素質:一要具有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要懂得社會曆史發展的基本規律,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二要有紮實的文字功底,有好的文風,語言樸實,克服浮躁的文風;三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奉獻精神,必須做到“勤學、過細、嚴謹、周全、奉獻”;四要有紮實的文化功底,知識麵較寬。地方誌是百科全書,所涉內容繁多,編輯人員必須對地方曆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等方方麵麵均有所了解,並不斷研究修誌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避免錯訛發生。此外,還應該熟悉當地情況,關心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隻有這樣,才能高質量完成一部誌書的編修任務。
5.遵循規律,突出特色。編修鄉(鎮)村誌要遵循修誌的基本規律,要客觀真實,橫排豎寫,按照“五快一慢”的要求,穩步推進。前期工作突出一個“快”字,宣傳發動要快,組織人員要快,搜集資料要快,進入編寫要快,形成初稿要快;“一慢”就是修改出版要慢,不急於求成。從一個縣(區)來講,不可能在一個較短時期要求鄉鎮村誌全麵完成,如果要求過急,難免粗製濫造,結果適得其反,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要注重把握修誌規律,嚴格審編程序,成熟一部出版一部,做到穩步推進,確保質量。
四、今後工作思路
1.提高認識,壓實責任。一方麵要增強鄉鎮領導的修誌意識,使他們認識到鄉鎮村誌在教化人心、文化傳承、民族信仰等方麵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動力,通過鄉鎮村誌編纂,為世人的鄉愁在誌書中找到歸宿,是一項資政輔治、教化當代的大事;另一方麵要增強責任感,深入鄉鎮督辦鎮誌編修工作,確保編修工作有序開展,按時按質完成編修任務。
2.完善機製,抓好培訓。針對修誌人才奇缺的問題,一是對史誌編修人員采取靈活多樣的使用機製,根據專項工作任務,采取借調、聘請、向社會購買服務等方式,麵向社會各界招賢納才,確保編修人員有動力完成編修任務;二是把加強編修人員業務培訓作為一件大事來抓,通過印發修誌業務培訓資料、舉辦專題培訓、分片聯係業務指導等方式,幫助修誌人員豐富知識、提高素養。
3.抓好評審,確保質量。堅持質量第一,實行“三上三下”審查製度。同時,成立專家審稿組,聘請有業務水平和編修經驗的專家參與誌書的編修和審稿,區誌辦抓好協調與調度,保障鎮誌、村誌編修工作順利開展,努力把《五通鎮誌》《四塘鎮誌》《兩江鎮誌》打造成能夠入選“中國名鎮誌文化工程”、推動臨桂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誌書。
去年,自治區方誌辦將我區作為自治區鄉村史誌文化建設試點並在我區召開調研會,督導推進,給我區下撥鎮誌編修專款,這是對我區地方誌工作尤其是鄉村史誌工作的激勵和鞭策。一年來,我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鄉村史誌文化建設工作,把鎮誌編纂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各項工作順利推進。這次全區鄉村史誌文化建設現場會又在我區召開,是對臨桂地方誌工作的重視和厚愛。我們一定繼續努力,不負重托,全力做好鄉村史誌、部門誌編修,以及村史館建設工作,為臨桂區的文化建設和鄉村振興做出新貢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