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前的研究成果,較有影響的是《嶺表錄異》、《桂海虞衡誌》、《嶺外代答》、 《赤雅》等著作,它們記載了廣西各民族諸多的風土人情,雖較零星,但為後人研究廣西民 俗演變提供了寶貴材料。 民國時期的研究成果, 如《嶺表紀蠻》、《花藍瑤社會組織》和 《粵江流域人民史》等,吸收西方民族學、社會學和民俗學的某些科學觀念,充分運用田野 作業資料,進行了較有條理性和係統性的論述。新中國成立後,在馬列主義理論的指導下、 民俗研究隊伍成倍增加,研究成果不論是數量或質量都有明顯的進步。(本文來源於《廣西通誌·民俗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