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 廣西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南臨熱帶海洋,北接南嶺山地,西延雲貴高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雨水豐沛,光照充足。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時間短、天氣幹暖。受西南暖濕氣流和北方變性冷氣團的交替影響,幹旱、暴雨洪澇、熱帶氣旋、大風、冰雹、雷暴、低溫冷(凍)害氣象災害較為常見。
2018年廣西氣溫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日照時數偏少。年內共出現9次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部分地區遭受洪澇災害;熱帶氣旋影響個數6個,其中台風“山竹”深入廣西內陸造成嚴重影響;高溫天氣日數偏多,出現7次大範圍高溫天氣過程;春播期低溫陰雨總日數偏少,結束期偏早;寒露風開始期偏早,總日數偏多。2018年屬一般氣候年景。
各地年平均氣溫17.3~23.8℃,其中桂林、柳州2市北部及金秀、靖西、隆林、西林、樂業、南丹等地在20.0℃以下,最低的南丹為17.3℃;其餘地區在20.0℃以上,最高的北海、合浦為23.8℃。全自治區年平均氣溫21.0℃,較常年偏高0.4℃,其中冬、夏、秋季氣溫接近常年,春季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6℃,為1951年以來同期最高氣溫。
各地年降水量1024.6~2358.6毫米,大部地區在1400毫米以上,最多的防城為2358.6毫米;柳州市大部,來賓、崇左、南寧3市部分地區及隆林、西林、右江區、田陽、平樂、岑溪等地在1400毫米以下,最少的寧明為1024.6毫米。全自治區平均年降水量1516.7毫米,接近常年,其中冬、春季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少14.3%、14.1%,夏季接近常年,秋季比常年同期偏多40.4%。汛期全自治區平均降水量1127.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4%,接近常年同期。
各地年日照時數1111.7~2370.1小時。北海市、欽州市,崇左市和梧州市大部,右江河穀大部,玉林市部分地區及西林、象州、平南等地在1500小時以上,最多的潿洲島2370.1小時;其餘地區在1500小時以下,最少的金秀為1111.7小時。全自治區平均年日照時數1452小時,較常年偏少50小時。春季的日照時數比常年同期偏多111小時,為1951年來同期最多;冬、夏、秋季分別比常年同期偏少29小時、29小時和48小時。
水文 廣西河流眾多,河川以雨水補給類型為主,集雨麵積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350條。受降水時空分布不均的影響,徑流深與徑流量在地域分布上呈自桂東南向桂西北逐漸減少。河川徑流量的70%~80%集中在汛期(桂東北河川汛期在3~8月,桂西南河川汛期在5~10月,其餘汛期在4~9月)。
2018年全自治區麵平均降雨量1561.9毫米,與曆年均值(1537毫米)基本持平,屬正常年份。汛期4~9月降雨量1165.7毫米,占全年的74.6%。受強降雨影響,全自治區有89條河流116站次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超警河流以中小河流為主,大江大河水情偏輕,洪水量級較小,柳江、紅水河、左江、桂江、洛清江、龍江、西江幹流、湘江等主要江河均未出現超警洪水。全年僅有右江上遊馱娘江定安水文站出現20年一遇大洪水,其餘均為5年一遇以下中小洪水過程。西江梧州站年來水量1839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19.1%,較多年均值偏少11.9%。
摘自《廣西年鑒(20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