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省級地方綜合年鑒資源開發利用的思考——以海南省的年鑒情況為例
提高年鑒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是《全國地方誌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明確要求的工作任務。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年鑒資源的開發利用麵臨很多困境,現就海南的情況做些分析,力求提出突破困境、開拓工作新局麵的思路和方法。
一、海南省地方綜合年鑒資源開發利用取得的主要進展
長期以來,省級年鑒工作部門的工作重心在於編纂地方綜合年鑒,這也是法定的工作職責。對於年鑒資源的開發利用隻是近年才進入工作謀劃的視野。從目前的情況看,海南在年鑒資源開發利用方麵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個層麵:
(一)加大發行工作力度,擴大發行範圍
對於年鑒資源的開發利用來說,發行工作至關重要,沒有發行工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編纂出版的年鑒產品就隻會束之高閣。海南的紙質年鑒主要是通過贈送和交換兩種方式發行。近兩年,我們對發行工作越發重視,逐漸拓展了發行渠道,擴大了發行範圍。之前,贈送發行是主要的發行手段,贈送的對象主要是省市黨政機構主要領導,省內廳局級機構、準行政機構主要領導,省圖書館、省內重點高校圖書館等,每年贈送數量約1000冊。如今,交換發行成為另一種基本發行方式,省外年鑒工作機構(包括省、市、縣級年鑒工作機構)是主要的交換發行對象,2016年通過交換方式發行年鑒近900冊,而在這之前,交換發行幾乎是空白。
(二)利用互聯網技術,擴大傳播範圍,提升獲取便捷性
為了擴大年鑒的傳播範圍,自海南史誌網2008年創辦伊始,《海南年鑒》的內容就逐年上傳到海南史誌網上,同時與海南省政府的門戶網站——海南省人民政府網進行內容鏈接,大大促進了《海南年鑒》的傳播與利用。2010年,海南年鑒和中國知網建立了合作關係,每年出版的年鑒都上傳到中國知網,借助知網的平台傳播《海南年鑒》的內容,方便讀者閱讀和獲取。
(三)編纂英文版年鑒,為外宣工作貢獻力量
2015年,海南開始編纂英文版地方綜合年鑒,每年發行約1000冊。編纂出版英文版地方綜合年鑒是開發利用年鑒資源的有益嚐試。在海南之前,已經有上海、江蘇等少數省市先行做出探索,英文版《海南年鑒》是在借鑒這些先進省市經驗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產品。英文版《海南年鑒》主要是當作外宣品來製作,發行方式主要是贈閱。如在涉外活動中贈送給外國嘉賓,擺放於涉外酒店供海外賓客查閱等。英文版年鑒的出版發行為宣傳海南、提升海南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作出了貢獻。
二、海南省地方綜合年鑒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年鑒資源開發利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是很明顯的,這些問題製約著海南年鑒資源開發利用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思想觀念問題
年鑒資源開發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觀念問題。概括起來說,這裏所謂的觀念問題就是重編纂輕利用的觀念阻礙著年鑒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深入和有效開展。2006年國務院頒發的《地方誌工作條例》基於當時的實際情況對年鑒編纂任務作出明確的規定,而對年鑒資源的開發利用沒有明確具體的要求。故此,對年鑒從業者而言,編纂年鑒是硬任務,而年鑒利用工作則是軟任務,編纂年鑒是本職工作,年鑒利用則不屬自己的職責範圍,形成了重編纂、輕利用的傳統觀念。此外,片麵的政績觀也導致人們對年鑒利用工作不夠重視。在一些領導幹部的觀念裏,年鑒編纂工作容易出政績,書籍出版了,擺在那裏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還可以拿來評獎,獲得榮譽;而年鑒利用工作比較虛,難以把握,工作付出努力了,工作成績卻很難顯現。因此,開展年鑒開發利用工作的積極性不高。
(二)人力資源問題
海南年鑒工作部門隸屬於海南省地方誌辦公室,“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一共四個編製,既稱之為年鑒工作處,也稱之為海南年鑒社。它不僅擔負著編纂本級年鑒的編纂任務,還要指導市縣的年鑒工作。因此,從4個人的力量來講,單單這兩個方麵的工作已經應接不暇,對於年鑒資源開發利用上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是很少的。人員素質是人力資源分析中另外一個向度的問題。從這個層麵講,要做好年鑒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尤其是進行年鑒資源的挖掘和深加工,海南年鑒部門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與綜合素質狀況無法滿足工作需要。例如,我們有對年鑒資源做深加工的想法——編寫《海南省情報告》,但由於工作人員知識結構和專業素質達不到要求,難以承擔這樣的任務,因此擱淺。
(三)工作機製問題
目前,從全國的情況來看,地方綜合年鑒主要都是作為公共文化產品提供的。因此,年鑒的開發利用主要由行政機製主導。當行政機製不夠健全或者出現偏差時,年鑒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就會受到影響。例如,年鑒的開發利用沒有納入考核範圍,缺乏剛性約束機製,導致年鑒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沒有很好的開展,進度、效果參差不齊;同時,常態化工作機製沒有建立,必要的人力、財力、物力資源沒有配置到位,工作的持續性、穩定性不夠,隨意性太大。
(四)宣傳力度問題
近年,在年鑒宣傳方麵,我們幾乎沒有開展任何工作。一方麵是因為對於年鑒利用工作不重視,認識不到位;另一方麵,習慣於按經驗辦事,工作開拓性不夠。年鑒工作已經開展了近30年,形成了固有的工作模式,自認為社會公眾對年鑒都非常了解,不需要再做什麼宣傳。由於我們把主要工作精力都用於年鑒編纂上,對年鑒的宣傳工作投入不夠,導致年鑒的社會知曉率不高,公眾讀鑒用鑒的氛圍沒有形成,影響了年鑒的利用水平。
(五)實現路徑問題
海南年鑒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在實現路徑方麵存在思路狹窄、手段單一的問題。一方麵體現在,對於《海南年鑒》隻注重編纂,止步於發行,在促進年鑒更廣泛的利用上沒有下功夫,更沒有嚐試開創性的工作;另一方麵,在年鑒資源的挖掘和深加工上,除了編纂英文版年鑒外,未能探索出其他更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三、推動年鑒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對策
要想推動年鑒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紮實開展、取得突破,必須對症下藥,解決這些問題。
(一)更新觀念,把年鑒利用置於和年鑒編纂同等重要的位置
要樹立編纂和利用並重的觀念,把年鑒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放在與年鑒編纂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考量和謀劃。年鑒產品的生產耗費了大量的公共資源,如果沒人利用或者利用水平不高,就是對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必須改變過去那種重編纂輕利用、重顯績輕潛績的錯誤觀念,樹立編纂與利用並重的觀點,尤其是年鑒工作部門的領導,更要切實把年鑒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中,把這項工作置於五年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之中,認真謀劃,加大工作力度。
(二)采取靈活措施解決人員短缺、能力不足的問題
人力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任何事情有再美好的願景,如果沒有人去操作、落實,都隻能是水月鏡花。從現有的人力資源條件看,要想在年鑒資源開發利用上有所作為,必須要采取靈活措施,解決有人幹事、有合適的人幹事的問題。在編製配備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借助社會力量解決問題。具體形式可以是聘請人員,把工作經驗豐富、身體狀態良好的退休幹部返聘回來;或者進行課題發包,把年鑒資源開發利用工作轉化為單體項目發包給方誌學會或其他有能力、有意願承擔的社會專業人士。
(三)建立健全工作機製,保障年鑒開發利用工作有效開展
前文提及,在我國年鑒被當作公共產品來提供,年鑒的開發利用不受市場機製調控。因此,年鑒資源開發利用工作想要有效開展,隻能在現有的行政框架內通過建立健全工作機製來實現。一方麵,要建立健全工作考核機製,把年鑒資源的開發利用納入剛性考核範疇,提出明確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麵,要建立健全常態化的工作開展機製,指定專人負責年鑒資源開發利用工作,同時在公共資源配置上給予保障。
(四)加強宣傳工作力度,形成全社會讀鑒用鑒的濃厚氛圍
抓好年鑒的利用工作,宣傳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處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每天人們接收的信息量很大,更新速度也很快。因此,年鑒利用工作要想做得好,加強宣傳是必由之路。年鑒的宣傳工作不僅要利用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如召開發布會、刊發評介文章,還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善於利用新的傳播技術和手段,利用互聯網、開設微信公眾號等。隻有這樣才能形成全媒體宣傳的格局,推動形成全社會讀鑒用鑒的濃厚氛圍。
(五)開拓新思路,應用新技術,強化深加工
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市場上大多數的商品都已經實現線上營銷。但是,我們的年鑒發行很多還停留在前信息化時代,仍然靠上門推銷來消化庫存。因此,可以說,年鑒發行的技術手段已經落後於時代的發展,需要做出調整和變革。深究起來,發行技術進步牽涉到年鑒存在形式的變革問題。如果年鑒內容都能夠呈現在網絡上,年鑒就變成了網絡讀物,因而,年鑒資源開發利用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現在,這個趨勢已得到部分實現,有的省市年鑒部門已建成自己的網站,如廣東、湖北、上海等;年鑒數據庫的建設也已在進行,如中國知網、中國年鑒網、中國年鑒信息網、中國統計年鑒網的建設運營等。
年鑒資源的深加工是年鑒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方向之一。關於這一點,《全國地方誌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已明確指出。省級年鑒工作部門可以參照綱要提出的第10項工作任務,編著省情報告、省情口袋書,更好地為管理部門製定政策、社會公眾了解省情提供信息服務。
(作者:田潤宇,海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摘自《廣西地方誌》期刊2017年第5期
|
|
|